1939年纽约世博会举办时,《乱世佳人》的主演费雯丽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离上海世博会开幕越来越近了,同时,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即将来临。双节交汇,互添光彩。
在早期世博会的历史上,电影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作为科学技术发明的一部分,电影一度是法国、英国、美国等展馆里不可缺少的部分。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第一次将电影与世博会做了一次深度嫁接,由此产生的意义,至今影响着世界影坛对电影艺术、电影历史的评价。本报特介绍这段历史佳话,也以此为世博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送上祝福。
——编者 严敏
乍看,世博会和世界电影无法相提并论。前者是世界各国经济、科技、人文和创意的大展示,而后者仅是其中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全球每年故事片产量上万部,产值也有数千亿美元,但根本无法同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等总产量和总产值相比。当然,在电影发明时期(1832——1896年),一些新发明出来的电影机器如“照相机”、“活动视镜”、“电影镜”、“维太放映机”、“活动电影机”等曾经在历届世博会的法国馆、英国馆、美国馆等展示过,使得全球的人对这门即将问世的新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后就是一些国家为参展世博会拍摄了一些介绍性质的风光片、纪录片等,派出了一些明星作为形象大使做推介工作。近100年来,涉及电影的几大革新——声音、彩色、3D、宽银幕的“新技术玩意儿”也一一在一些国家的展馆陈列过。特别是近十几届世博会,电影技术的新产品如“多银幕电影”、“IMAX电影”、“环形电影”、“球形电影”、“4D、5D电影”、“多媒体电影”等更成了吸引眼球的亮点,让全球的人憧憬未来电影。
世博与“电影佳作”
不过,世界电影和世博会的一次真正的交汇则在1958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比利时虽然在1952——1963年间总共只摄制了48部故事片,但整个电影工业相当发达,与他国合拍的影片甚多,拥有自己的电影学校、研究机构和资料馆。比利时电影资料馆看准世博会在本国举行的机会,趁着电影问世已满花甲之际,邀请各国影评人、电影学家和史学家票选“有史以来世界电影佳作”,此举得到了世博会组委会的同意和支持,也受到了世界电影学术和影评界的热烈欢迎,于是来自26个国家117位专家评选出了12部佳作。
这12部“世界电影佳作”,按照得票数排名如下:
1、《战舰波将金号》
2、《淘金记》
3、《偷自行车的人》
4、《圣女贞德受难记》
5、《幻灭》
6、《贪婪》
7、《党同伐异》
8、《母亲》
9、《公民凯恩》
10、《土地》
11、《最卑贱的人》
12、《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
![]() |
上海世博会将于5月1日揭开绚丽的面纱,世界各大媒体也将镜头对准了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