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莫斯科地铁出现连环爆炸,到29日下午止,警方已传出至少41人死亡。国家主席胡锦涛29日就莫斯科地铁遭受恐怖袭击发生连环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向俄罗斯总统梅得韦杰夫致慰问电,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受伤人员和遇难者亲属表示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见中新网3月29日电)。
分析此次爆炸,第一起爆炸点在俄联邦安全总部,第二起爆炸点在文化公司站的情况,俄罗斯警方断定,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恐怖袭击(见国际在线2010年3月29日)。
恐怖袭击为何选择俄联邦安全局总部爆炸?不言而明,这是俄罗斯最强大的特种勤务机关的中枢,担负着保卫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见《中国日报》2010年3月29日)。当然,对这起爆炸事件,俄罗斯警方还在调查,真相大白还需要一定时间。
令人玩味的是,媒体在报道这个恐怖事件时透露,俄警方事先已知道莫斯科将有恐怖事件发生。因为过去六天,莫斯科街头一直有安全人员重装巡逻(见凤凰网2010年3月29日)。既然事前已获知恐怖袭击情报,为何恐怖袭击阴谋仍然得逞?
一起恐怖阴谋能得逞,除了恐怖分子的凶残血性之外,警方恐怕也应反省自问。媒体披露,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于今年1月8日特地会见俄联邦安全总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听取反恐形势和反恐行动的专题汇报指出:“很遗憾,匪徒们依然在活动,我们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更不能说一些与事实根本不相符的乐观数字。强力部门需要有步骤地开展行动,对恐怖分子采取‘全线出击’——哪里出现了匪徒的踪迹,我们就要顺藤摸瓜,并且最终消灭他们”。俄总统这段话,批评的是轻浮作风,强调的是戒掉侥幸心理,真抓实干。其实,许多事情的发生,都有着同一个原因:钻了人们某些麻醉大意的空子,进行突然袭击。反之,防范恐怖,就要昼夜防,处处防。对恐怖袭击,脑子中防范的弦永远不能松懈。这应该说是很重要的教训。莫斯科地铁遭恐怖袭击,以夺去数十条性命血的教训唤醒人们,不能让恐怖分子有任何可乘机会。从2004年2月6日算起到2010年3月29日,俄罗斯境内发生的恐怖袭击13起。最近的一单是2009年11月27日,一辆运输快速列车在特维尔州发生脱轨,造成25人死亡,63人受伤。分析这13起恐怖袭击案,几乎都与麻痹大意息息相关。
笔者关注来自邻国这宗恐怖袭击案,乃是发生在世博即将开幕前夕。上海世博既是世界博览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较硬实力的集中展示。因此,对世博,世界高度关注,中国上下更为热情。但世博能取得成功,首先应是平安世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15日上午专程前往上海世博园区,实地考察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情况强调,举办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的大事;办好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责任,也是全国的责任。确保安保工作万无一失。要始终把安保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完善安保政策和安保工作方案,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安保工作,实现平安世博目标。像奥运一样,首先是实现平安奥运。平安奥运的实践证明,在中国,反恐已成了上下共识,公安武警等机构严防把守,公众也把反恐当成分内事,使作案者闻风丧胆。而今,上海世博会管理机构正在未雨绸缪,全面落实各种安保措施。比如,在每辆世博公交线路车(不包含直达线路)上配置一名安全员,并为6条公交线路的始末站配置手持安检仪、防爆毯、应急包、口罩、毛巾等安全应急设施。
莫斯科恐怖袭击的教训应成为世博的警钟,有助人们去掉任何侥幸心理,把防范工作做到细之又细,真抓实干,这才是最可靠的。
面对莫斯科地铁的爆炸恐怖袭击的教训,上海世博及中国所有的地方都应引以为戒。
|
![]() |
上海世博会将于5月1日揭开绚丽的面纱,世界各大媒体也将镜头对准了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