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竞争压力太大,人们逃离城市
国外、上海、外企、高薪……这些几乎是所有白领愿意用一生的努力去交换的,因为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然而在80后白领完成了他们工作后的第一个“5年计划”后,有那么一部分人开始“回流”——回到家乡,回到大学城市,回到远离大城市的地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迫使他们找到一个台阶,远离焦虑,回归从容。…[详细] |
|
经济富裕了,但是中国人没有10年前有幸福感了
中国人是吃苦耐劳的,尤其是9亿农民更加吃苦耐劳,他们曾经是过苦日子过来的,他们只要丰衣足食,就会有一种幸福感。当前,一些乡村的江河遭受污染,吃出了莫名其妙的怪病,一些乡村治安条件差,闹得鸡犬不宁,如果他们吃得担惊受怕,住得没有安全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详细]
|
|
什么是生活美好指数
上海可以考虑参照本届世博会主题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构建相应的指标衡量体系,进行年度测评和比较,体现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环境和城市服务、人口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各方面的全面进步。
…[详细] |
|
生活美好指数以人为本,提升城市文化
城市生活美不美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愉不愉悦,是衡量城市建设和管理效能的关键尺度。为此,城市建设要给市民留足文化休闲娱乐空间。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区图书馆,加强并完善社区文化中心功能,防止出现“空壳化”现象。…[详细] |
|
悍动地方政府捆绑房价的利益绝非易事
我希望政府能够加大调控的力度,让我们这些刚刚工作的年轻人至少有个盼头。"朱琴说,虽然她现在买不起房,但不希望永远买不起房,更不希望被高房价逼得越来越远离城市中心。毕竟幸福应当属于每个人,而不是少数人。…[详细] |
幸福是相对的,市民对幸福的理解不一。
什么是幸福?时下流行一种诙谐的回答这样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的确,对于我们的上一辈来说,不愁吃穿、养活子女就是一种幸福。可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幸福却变得遥不可及了。…[详细] |
城市管理难度加大,需要城市集体意志
如何让生活美好指数这一长远目标实现?孙正心对表示,需要城市集体意志承担坚强的核心驱动力,包括:政府的决心、市民的参与、法律的保障、企业的责任、社会组织的推动等。他特别推崇加拿大蒙特利尔,将垃圾厂变成公园,历时十几年,其间市长更换、议会更替不断,完全因为城市集体意志,保证这一项目的成功。
…[详细] |
|
|
 |
网友调查 |
 |
专家解读 |
一个国家并不是人均GDP越高,其国民的幸福感就越高,比如美国的GDP比新西兰要高,但它的国民的幸福感却比新西兰要低。…[详细] |
 |
相关专题 |
 |
特别赞助 |
|